住地附近建有一处“鸟语林”,远远地望去,圆形,椎顶,仿若一硕大膨胀的无遮盖蒙古包,又如海边沙滩撑晒着的一张巨大渔网。因远,瞧那形象并不怎的,亦无闻啁啾之声。不过,其名不俗。
近见有传媒盛赞此去处。说是“走进鸟语林,你仿佛进入鸟类的天堂,这里天上飞的是鸟,地上走的是鸟,水里游的还是鸟……鸟语林的建成,标志着我市在保护生态环境、爱鸟护鸟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。”
经不住诱惑,花40元钱和女儿进去开开眼界。但出来时心情颇为怅然,且有几分伤感,我为那些鸟儿们难受。在那一方网状“围城”之中,十数只画眉、灰鹤盘旋于网的顶部作徒劳的冲决,孔雀、雉鸡等在游人的吆喝中惊惶地左窜右逃,一位年轻工作人员正抱着只骨瘦如柴、奄奄一息的鹳鸟朝角落棚子里走去……自然也有满耳的“鸟语”,但不是成语“鸟语花香”中的春日体验,分明有声声无奈的凄切和无望的哀鸣。“鸟类的天堂”、“天上飞的是鸟”,天那,那里面哪里还有“天”呢?“水里游的还是鸟”,那方寸之地能有多少水又是何样质地的水呢?数千只(据说)有着不同生活习性、栖息于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禽鸟们,被从天南海北搜将而来,人为剥夺其自由,强行置于逼仄的空间,随你爱活不活地由不得你!这难道就是“保护生态环境”?这就叫“爱鸟护鸟”?
“鸟语林”,不过是一只放大了的广为招徕的鸟笼,一张人为织就的强韧封闭的地网,不免让人想起《西游记》第72回描写的那个盘丝洞:只见那七个妖冶女子“腆着雪白肚子,脐孔中作出法来,骨都都丝绳乱冒,搭起一个天篷,把行者盖在底下。”是呀,有了这盘丝般的地罗天篷,随你什么异鸟猛禽,保你一网打尽、只进不出、一去不复还!
曾闻“放生”是行善积德之举,曾闻开笼放飞,让生灵回归白然是爱鸟护鸟行为,也曾听说因植树造林、改良水土而造成“地绿禽安家,天蓝鸟欢飞”的奇妙景象,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经举措和自然结果,却未听说过将自由自在的鸟们抓捕关进狱笼来卖钱,也是显示博爱和慈悲的“绿色行动”。
据说,“鸟语林”是目前我国新兴的一种特种旅游项目,不少地方都瞄准了这一有利可图的项目要上马。我想,若能依相关法规引进珍稀禽鸟,努力营造合乎“鸟道”的“第二自然”,并尽可能地加以科学驯养、保护和繁殖,让隅居都市的人们一睹羽类大千世界,以广见闻,以获情趣,同时也使投资的老板获得经济效益,这也未尝不可。但是,如纯粹将其视为一桩赚钱的营生去运作,还要标示动机的高雅和目的的高尚,甚至自“炒”或被“炒”为承载了关乎保护生态环境的全球性使命,那便让人觉得虚伪虚假得扎实了。